-
國是訪問丨這個200年歷史的行業,未來可能還有數萬億投資空間!
文/龐無忌
在如今的“高鐵時代”,出行甚至通勤乘坐高鐵已成為普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們早已對在縱橫密布的軌道交通網絡上建立起來的現代生活習以為常。但其實,世界第一條鐵路建成距今還不到200年。
盡管軌道交通發展如此迅猛,但業內人士指出,這個看似密織的網絡實際上還有巨大的增長空間。全球知名工程顧問公司奧雅納全球鐵路業務負責人周大滄,奧雅納副董事、一帶一路業務發展合作總經理李歆接受了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記者專訪。
周大滄表示,鐵路系統在社會商務、社交和旅游需求方面有著重要作用。全球范圍內的鐵路擴建需求在持續增長且暫時看不到盡頭。這意味著數萬億元的投資空間和機會廣泛存在于美洲、澳大利亞、亞太地區以及歐洲。
對中國來說,一方面仍有大批城市軌道交通處于在建及計劃中,另一方面大量既有軌道交通資產逐步
-
國是訪問|數據業,將成第四產業?
文/劉育英
中國數據產業規??捎^,位居世界前列,但也存在著數據要素有效供給不足、數據要素市場化發展不充分不平衡、數據要素市場尚未形成全國統一大市場、尚未出臺統一的數據市場交易規則和定價機制等問題。
未來數據產業有可能成為第四產業?中國應如何發展數據產業?國家數據局的成立對發展數據產業意味著什么?
近日,國家信息中心研究員呂欣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專訪,談及對數據產業當下的判斷分析和未來展望。他也是近日出版的《第四產業:數據業的未來圖景》一書的編寫組成員。
以下為采訪實錄:
中國數據產業位居世界前列
國是直通車:中國已提出加快建立數據要素市場,讓數據要素市場化流通。目前中國數據產業發展如何?在國際上處于什么水平?
呂欣:我國數據產業規??捎^,位居世界前列。根據中央網信辦的數據,
-
國是訪問丨投資內地,新世界兩次“力排眾議”
文/龐無忌
在投資內地這件事上,老牌港資企業新世界曾經兩次“力排眾議”。
新世界發展執行董事、新世界中國董事兼行政總裁黃少媚近日接受在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記者專訪時說,一次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那時很多外來投資者對中國內地投資卻步,新世界集團卻“力排眾議”投資廣州。如今的廣州城市地標周大福金融中心(東塔)就是那次投資的產物。
另一次是2016年,當時眾多香港房企集中拋售在內地的項目,收縮戰線。但新世界經過短暫調整后,將目光鎖定大灣區,不退反進?!斑^去幾年來,我們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的投資已經超過2000億元”,黃少媚說,2021年初,新世界中國總部也從香港遷至廣州。
經過一年多調整,當前內地房地產市場進入震蕩復蘇通道。盡管一、二線城市房地產交易活躍度回升,但業內普遍認為,內地房地產已經向高增長告
-
國是訪問丨跨國公司高管密集訪華,為什么必做“這件事”?
文/劉亮
從正在火熱進行的消博會,到此前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博鰲亞洲論壇,近期中國各地舉行的多場國際會議上,許多跨國企業高管頻頻發聲,頗為活躍。
這并不難理解。2022年,中國實際利用外資規模再創歷史新高。步入2023年,隨著中國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不少跨國公司高管密集訪華,釋放的正是持續“加倉”中國市場的強烈信號。
在當前全球經貿增長乏力的背景下,中國為何還能持續保持對外資的吸引力?在跨國企業眼里,投資中國為什么不是“可選項”,而是“必選項”?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新興經濟體研究室主任、研究員李大偉近日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專訪表示,中國利用外資具備獨特優勢?!白鳛榭鐕?,要想有效地開展全球業務戰略,就必須在中國市場具有較強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全球跨境直接投資三大趨勢
-
國是訪問丨瑞士再保險集團CEO:中國還能成為全球最大保險市場嗎?
文/王恩博
早在2019年,全球再保險業巨頭瑞士再保險就曾預測:中國將于21世紀30年代中期成為全球最大保險市場。如今,這個判斷是否有變化?
瑞士再保險集團首席執行官繆汶樂(Christian Mumenthaler)日前在北京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等媒體采訪,再次談及這個問題。
繆汶樂強調,瑞再對中國市場的判斷沒有改變。到2032年,中國保險市場總值有望較2022年擴大一倍以上。中國在疫情期間表現出強勁韌性,瑞再對今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期高于“5%左右”的官方目標。
看好中國經濟全面回暖,消費成主引擎
穩固的經濟基本面,是瑞再持續看好中國市場的重要原因。
瑞再研究院發布的最新報告預計,2023年全球經濟增速將顯著放緩,且面臨較高下行風險。相比之下,今年中國經濟將全面回暖,消費持續修復成為主要動力。
繆汶樂向國是直通車進
-
國是訪問丨395個北京中信大廈!中國在這一領域已連續七年全球領先
文/龐無忌 韓昕寧
中國已連續7年問鼎全球(除美國以外)十大LEED綠色建筑市場榜首。這是美國綠色建筑委員會(USGBC)及綠色事業認證公司(GBCI)北亞區董事總經理杜日生近日在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專訪時透露的信息。
杜日生說,截至2022年底,中國獲得LEED正式認證的建筑物總面積已近1.6億平方米,如果以北京中信大廈(北京最高的 LEED金級建筑)作為參照物,中國LEED認證總面積等于395個中信大廈。
LEED是指能源與環境設計先鋒,由USGBC推出,是當前全球范圍內公認且應用最為廣泛的綠色建筑及城市認證體系。自2005年我國第一個建筑項目獲得LEED認證以來,LEED綠色建筑數量在國內呈現指數式增長。
在各類建筑爭相申請LEED認證,規??焖贁U大的同時,也不乏一些批評的聲音。
有人認為,企業做LEED認證只是為了給建筑披上一件昂貴的“綠